詳細消息

藝術廣場天橋:西九龍的藝術品

M+坐落西九文化區,是香港首間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對文化愛好者來說,藝術廣場天橋是通往 M+藝術廣場,以及西九文化區其他景點的必經之地。

從工程的角度來看,橋樑結構本已是藝術品。天橋的設計呈標誌性的拱形結構,跨度達 79 米,橫跨柯士甸道西。因此,建造這全新的行人天橋,需要細緻的規劃和解決方案,並配合創新的建造方法。

2021 年 12 月,藝術廣場天橋正式開放給公眾使用,為來往西九文化區藝術廣場與港鐵九龍站上蓋發展項目的行人,提供24小時全天候無障礙通道,前往新開幕的 M+、現有的藝術公園及海濱長廊更為方便快捷,而西九文化區與九龍站毗鄰的交通交匯處亦連繫起來。

以創新應對工地現場的挑戰

工地現場存在多個施工限制,不僅要疏導對交通和行人造成的不便,而且要顧及鄰近的公用和交通基礎設施,如機場快線隧道。新的行人天橋橫跨繁忙的柯士甸道西行車天橋,施工時必須將對訪客和附近眾多居民造成的不便減至最低。

為此,金門決定於柯士甸道西以南組裝模組鋼橋段,並利用橋段推進技術,將組裝橋段橫跨柯士甸道西推進,連接㘣方購物中心二樓。我們亦透過採用可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DfMA),在工場預製和預先組裝整條行人天橋,以精簡製造和安裝過程,使天橋的建造方案既安全又有效率。

天橋的設計方針,是把整座天橋分成數件最重為80公噸的預製橋段,然後運送至現場架設。橋段抵逹施工現場前需要建造臨時結構和橋段推進系統,在世界知名橋樑與結構工程專家Freyssinet的協助下, 金門成功完成推進系統設計並於施工現場順利運作。

掌握錯縱複雜的物流

為減少現場組裝和焊接的工作,將預製鋼橋段的數量減至最低非常重要。由於施工現場臨近維多利亞港,相較陸路運輸,我們可以利用海路從中國內地廠房運送更大型的預製組件到工地。

我們利用500 噸的流動式起重機,將橋段吊運到組裝位置。這台全港第二大的起重機,能吊運巨型的組件,從而減少起吊的次數、現場組裝和焊接的時間。

組件裝載到推進系統上,隨即焊接成較長的橋段。然後,焊接段便以大約每小時3米的速度向前推進。推進工序完成後,橋段便會降低,將負載力從臨時支撐系統轉移到永久結構。

為確保公眾安全,並把滋擾降至最低,推進工序於晚上進行,而柯士甸道西的交通亦需要臨時改道。隨著藝術廣場天橋的落成,公眾從此便能輕鬆悠然地通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