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2日
M+建築工程結合藝術設計的完美傑作
高瞻遠矚的全新博物館
M+由瑞士著名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設計, 館內設有33個展廳、三間戲院、多媒體中心、學舍、研究中心及其他設施,將雲集世界頂尖的視覺藝術、設計與建築、流動影像及香港視覺文化,高瞻遠矚的設計必定會改變世人對香港的觀感。
M+項目的建築工程包括M+大樓、修復保管中心、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附有零售、餐飲、消閒及其他文化藝術設施)、停車場,以及一些相關的基建工程。即使對藝術沒有濃厚興趣的人士,親臨博物館亦會感到賓至如歸。博物館除設有展覽空間外,還有天台花園、兩間餐廳、一間咖啡吧、會員樓層,置身其中,維港景色和港島的城市天際面貌盡收眼底。


.jpg)







信任及團隊合作
M+項目的主要建築工程在2015年開始,金門在2018年9月獲委任為項目的管理承建商後,面對的其中一項主要挑戰,是接手管理工程。
執行董事侯志超說:「我們獲委以重任之後,要協助團隊讓工程盡快重回軌道。因為多個工種的工友自項目啟動時已在工地工作,與他們建立互信至關重要。」
侯志超說:「我們要盡快建立團隊合作精神,因為在300名團隊成員當中,約150名來自其他公司,金門向他們保證會得到公平待遇,同時我們要努力維持整個團隊的士氣。」
港鐵機場快綫和東涌綫列車就在工地下穿梭,團隊的另一項挑戰,是要在這兩條已投入運作的港鐵隧道上面施工。建築師希望利用這機會營造獨一無二的「潛空間」,讓藝術家和策展人在這裡展示大型藝術裝置。
然而這是一項艱巨任務,團隊必須在有限的容許範圍內完成工作,因為對營運中的鐵路造成任何破壞,都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幸而金門正建造鄰近的演藝綜合劇場,該場地同樣是建在機場快綫之上,董事高偉賢說:「建造M+項目需面對的所有問題,與建造演藝綜合劇場相同。我們建造劇場時已得悉施工重點。」
工程團隊面對的另一項挑戰,與香港整體一樣,是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疫症在2020年初爆發時,全球供應鏈受阻,建材運輸延誤八星期,工程進度亦因而受影響。
高級建造經理李嘉華說:「在這期間,我們與供應商保持緊密聯繫,並善用簡化製造及裝配過程設計(DfMA)更新工程進度。當時情況超出我們可控的範圍,所以只能盡力而為。」
金門的技術優勢
由於項目非常複雜,金門在規劃和施工過程中,廣泛使用先進的建築技術,這也是其主要優勢之一。
這些技術包括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三維立體掃描、利用激光和無人機測量、使用物聯網感測器和擴增實境等,所有數據歸納到金門的「綜合數碼建造方案」,方便團隊更有效地進行規劃、追蹤進度和作出決策。
把這些技術應用在安裝機械、電氣和管道(MEP)方面,效用最為顯著,因為客戶要求優質之餘,更要把設施完全隱藏。
要隱藏所有MEP設施,包括光纖電纜、電線和消防喉管,是非常艱巨的技術挑戰。為了協助工程師判斷設施的走向,金門利用擴增實境技術,讓他們能準確地把理想的位置影像化。擴增實境技術有助大幅節省時間和金錢,金門擁有應用這技術的能力,亦是獲選管理項目的原因之一。
為保護這些珍貴藏品,金門協助安裝先進的長距離花灑系統滅火,又選用環保氣體Novec 1230滅火,確保一旦發生火警,藏品不會被水損壞。
照亮維港
M+的大樓幕牆,令人一見難忘。這幕牆以鋁質支架配合預製混凝土組件和陶瓦構成。
平台幕牆展現香港獨特的中式陶瓦建築特色。這些陶瓦在意大利製造,在中國鑲嵌成預製混凝土組件。
高級項目經理Paul Dymott負責確保這些大型組件符合項目的質量標準。他說:「周詳計劃和運送大型組件的排序非常重要。這些陶瓦雖然耐用,亦非常脆弱,必須小心處理,把它們安全運抵香港。」
把組件運抵香港,然後在地盤安裝,過程需要小心協調。利用BIM技術,能有效預防工程衝突。Paul又指出,DfMA在組裝和安裝組件方面亦發揮效用,能提高質量、節省時間、人力和成本。
M+的巨型LED媒體系統令人印象深刻,這系統覆蓋南面外牆,寬110米,高65.8米,展出流動影像作品。組成LED系統的面板在中國組裝,通過測試後才安裝至幕牆組件。
這座非凡的博物館對香港和整個藝壇意義重大。Paul表示,他與所有參與這項目的同事一樣,對於能為這項目作出貢獻深感光榮。他說:「我期望有天回顧自己的事業時,可自豪地說,我只參與過建造一所博物館,那就是獨一無二的M+。」
此時此刻,金門每位員工一方面為這項工程的重大成就與有榮焉,一方面全力推動M+順利竣工,讓香港躋身世界文化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