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消息

置地公司於 Tomorrow’s CENTRAL項目推出香港首個鋼化玻璃及夾膠玻璃循環再造方案

重點包括:

- 置地公司聯同金門建築及香港理工大學,開創突破性閉環循環經濟倡議,將玻璃廢料轉化為可持續建材
- 項目彰顯商學協作的成果,於可持續建築方案推動創新,為香港建造業樹立全新環保標準
- 為業界展示可規模化的廢物管理方案,同時為廢料回收創造經濟誘因


置地公司成為全港首個推出鋼化玻璃及夾膠玻璃廢料循環再造的開創性方案的發展商,為建造業及地產業長久以來的挑戰提供解決方案。此里程碑有賴與香港理工大學及金門建築的三方協作。

此創新方案在Tomorrow’s CENTRAL項目中展現真正的閉環循環經濟,將拆卸的鋼化玻璃及夾膠玻璃循環再造為間隔磚及低碳水泥替代品,目標於項目內重新使用,在盡量減少環境影響的同時,最大化資源效益。

此創新技術對實現Tomorrow’s CENTRAL的75%廢物轉化目標至關重要,完全符合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LEED)及綠建環評(BEAM Plus)可持續發展標準。在本港堆填區預計於2026年達至飽和的背景下,廢物轉化已成當務之急,推進此目標能同時回應香港迫切的環境挑戰。

置地公司行政總裁史米高(Michael Smith)表示:「Tomorrow’s CENTRAL展現置地公司在可持續創新上的前瞻視野,回應全球及本地迫切的廢物挑戰。我們致力建立循環經濟——將廢物從負擔轉化為資源。此項目展示如何以可持續方式應對氣候變化,建立有系統並可藉鑒的模式,必將重塑香港以至其他地區的建造業實踐。」

金門建築總裁歐嘉榮(Kevin O’Brien)表示:「在金門建築,我們相信可持續發展必須從建築項目的最初階段開始融入。作為Tomorrow’s CENTRAL的總承建商,我們很榮幸能支持置地公司的前瞻願景,為拆卸物料尋找並實施循環方案。透過與理大合作,此商學協作不單展示了創新與協作如何推動業界廣泛變革,更充分體現我們在可持續發展策略『同心同行.共展抱負』的精神。」

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傑出研究教授兼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潘智生教授(Prof. Chi Sun Poon)表示:「我們的研究團隊很榮幸能參與此開創性項目,是次研究將徹底改變鋼化玻璃及夾膠玻璃廢料的處理方式,預期將對香港以至世界各地的建造業產生深遠影響,我們感謝置地公司在可持續發展上的承諾與願景。」

建立循環經濟 將廢物轉化為資源

此項目正值建造業為環境帶來嚴峻負擔之際推出。就全球而言,建造業消耗超過全球30%天然資源,產生逾30%全球廢物;而在香港,建築及拆卸廢料約佔堆填區廢物量20%。

在此背景下,置地公司於2024年6月公布Tomorrow’s CENTRAL三年計劃,擴展並提升旗下置地廣塲零售物業組合。計劃包括大規模的外牆升級、重新配置零售空間、遷移寫字樓升降機大堂,以及增設新緊急出口樓梯。自項目啟動以來,可持續發展已為核心原則,推動集團於2023年展開全面前期建造階段時,尋求前瞻性解決方案。

在此階段,金門建築的前期建造研究揭示超過50公噸店舖門面、外牆及幕牆玻璃將被拆卸,但香港並無可行的循環再造方案。鋼化玻璃及夾膠玻璃廣泛應用於本港高樓大廈的幕牆及外牆,是特別具挑戰性的物料,傳統上拆卸後只能送往堆填區。

意識到此舉對廢物轉化構成重大挑戰,置地公司遂與業界及學術界領袖——金門建築及香港理工大學攜手,率先開創突破性系統:將鋼化玻璃及夾膠玻璃循環再造為符合屋宇署標準的低碳混凝土間隔磚——為香港首創。

引領可持續建造

根據置地公司《2030年可持續發展框架》,集團目標於2030年前轉化50%的商業廢物及60%的建築廢物,為減少環境影響邁出重大一步。達成這些目標需要貫穿整個價值鏈的全面整合策略,100%的供應商須按集團《可持續採購政策》及《供應商行為守則》營運。

Tomorrow’s CENTRAL為香港的可持續加建及改建項目樹立基準,是一項重要里程碑。鑑於本港樓宇日趨老化,此舉別具意義。香港有數以千計樓齡超過50年的建築物,城市景觀持續現代化。此項目展示鋼化玻璃及夾膠玻璃循環再造等技術如何為業界提供可規模化的廢物管理方案,透過減輕堆填區壓力、減少天然資源開採,並為廢料回收創造經濟誘因,令翻新工程更趨可持續。

鋼化玻璃及夾膠玻璃循環再造目標於2026年採用,待置地公司物業組合及金門建築項目的研究完成後推行。香港理工大學將發表研究成果,建立全球參考基準,引導未來應用並加速業界廣泛轉變。